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九章  (第2/5页)
  “嗯,这才像话!”销魂掌柳青得意地笑道:“不过用不着喊柳姑娘,叫我青妹就行了。”    “这个,这…”哪里有这种女孩子,第一次见面,就要人家叫她meimei,乍看起来,不大近情理,可是,这柳青就是这种脾气,喜怒任性,不拘小节。    她见断指童发窘的样子,觉得很好玩,于是笑道:“还这个那个什么?怕羞是不是?怕羞的话,我叫你meimei。”    “柳姑娘!”    “相公,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呀?”    “我叫,我叫…”    断指童说了半天,没说出自己叫什么来。    他叫什么?    谁晓得他叫什么?    天煞与地煞和他分手时,只告诉他叫断指童,他meimei叫蓝毛女,至于真名真姓,并没有告诉他们。    “怎么,连名字都舍不都告诉我吗?”    柳青心里有些不是味道。    这算什么?    问个名字,都那样吞吞吐吐,有什么了不起的?    简直太瞧不起人了。    断指童见柳青脸色微变,更是急上加急,慌言道:“不是我舍不得,实在是不知道。”    “胡说!”柳青大叫一声,指着断指童道:“你把我当人当鬼,天下还有不晓得自己名字的道理!”    “姑娘有所不知,我自幼失父丧母,为师父养大,哪里晓得自己的名字。”    柳青柳眉倒竖,紧紧追问,断指童本想告诉她,师父对自己的称呼,可是又一想,meimei没有找到,父母之仇没有报,这柳青又不知是敌是友,如何能告诉她?    想到这里,胡言道:“我师父是个哑巴,根本不会说话。”    “好一个无情无意汉,我对你真心真意,你却跟我耍起花枪来了,没有名字我给你一个,以后在江湖上,叫龟儿子王八蛋好了!”    言毕,轻展身形,走了。    断指童望着她动人的背影,一阵凄楚,涌上心头。    这时候——    梅儿也醒了。    她舒活了一下筋骨,奇异地望望断指童,好像有什么话要说。    断指童不明就里,打开手中的纸条一看,高兴得叫了起来,道:“梅姑娘,你可知道笑魔给我们吃了什么?”    梅儿面有难色,望着他笑笑,摇摇头。    断指童高兴得过了火,忘掉了梅儿不能说话,见她微笑摇头,这才猛然记起,当下失声笑道:“她给我们吃的是太上老人的长青丸,你看!”    梅儿从断指童的手中接过纸条,仔细阅览,一股兴奋的神情,溢于外表,并连连点头不已,好像是说:“噢,怪不得我醒来后,全身都有异样的感觉,原来是吃了长青丸的关系。”    断指童也端坐于地,调息内力,但觉百xue千窍,畅通无阻,而且有一股潜在的神力,藏在身体内,精神旺盛至极。    梅儿拍了拍断指童的肩膀,又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肚子,笑着问断指童饿不饿。    断指童经她一提,忽然觉得肚子空了许多,伸了个懒腰,指着前面道:“那边是滨城,我们去吃点东西,顺便休息一下,再决定行动吧!”    梅儿点首,二人启程。    广阔的原野之中,他们高兴地互相追逐着,越走越快,脚滑身轻,举步如飞,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。    虽然说只是半颗长青丸,但对于练武的人来说,何止增加百十年的功力。    来到滨城,两人直朝平安客栈而去。    客栈里的伙计,站在门口,老远就看到了这一对少男女,几天前的印象,并没有忘掉,因为断指童与蓝毛女曾在这里露了两手。    “两位少侠,请上座。”    伙计边请边让,一路带着他们上楼,梅儿拉了拉断指童衣襟,示意找个安静的地方。    断指童对伙计道:“找个洁静的套间,送点东西来。”    “好的,好的。”    伙计给他们找了一个大的套间,房间靠近后院,布置倒还干净。两人坐下不久,就有人送上洗脸水来。    一路风尘,久未梳洗,梅儿擦了擦脸,又给断指童送过一条毛巾来,断指童道了声谢,接过毛巾,正在擦脸,伙计却笑道:“如果天下夫妻也能像二位这般亲爱,那就好了!两位吃点什么?”    “别胡说!”    断指童脸一红,心里颇是受用,问梅儿道:“你吃什么?”    梅儿头一扬,笑了笑,大概是说:“你随便叫吧!我什么都行。”    断指童叫了几样菜,要了一斤老酒,两人相对低酌,别有一番情调。    酒足饭饱,伙计进来收拾杯盘,梅儿向断指童笑笑,手握竹筷,在桌面上画了半天,又看了看伙计。    断指童似懂非懂,问道:“你要写信?”    梅儿点了点头。    断指童又对伙计道:“小哥儿,拿笔墨纸砚来给我一用。”    伙计应声而去,一会儿,文房四宝都搬来了。    桌子整理干净,伙计退了出去。    梅儿拉着断指童的手,示意他在桌旁坐下,然后自己坐在断指童的右边,摊开信纸,向断指童笑笑,写道:“口不从心,姑代之手。”    “对啦!这样方便多了,梅姑娘。”    断指童这才晓得梅儿要笔墨,是要和他做纸上谈。    闷了半天,当然非常高兴,于是对梅儿道:“有什么话,尽管写好了。”    梅儿点了点头,心里像是得到无限的安慰,写道:“昨日之事,望你原谅。”    “事已至止,姑娘不必过责。”    “若蒙不弃,今生今世,愿能赎罪万一。”    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